2025年9月9日 星期二

太乙金華宗旨修行要義(一)

太乙金華宗旨修行要義(一)


 🌌 金華之道為逆修法,破輪迴


金華修行的核心目的,是突破輪迴,返回本元之氣。《回光守中章》指出:


* 凡人從出生起,一直順從外境,不曾逆觀。

* 陽氣衰敗,即墮入幽冥輪迴。

* 所謂「回光」非僅回收自身精華,而是回歸宇宙生成之真氣,超越千劫輪迴之根本。


> 《楞嚴經》:「純想即飛,純情即墮」。修道者若情重想輕,必墮三惡道;唯有觀息觀靜,方可正覺。


🔆 什麼是「光」?


* 光即先天之炁,是太乙真氣所化的靈光,是以太之光。(與以太源場相通)

* 光非內在、非外在,而是遍滿天地山河、日月星辰。

* 人之精華上注於目,雙眼為神識外洩之門,修行當從「回光返照」入手。


> 一日不靜坐,光流失無盡;一刻靜坐,可了千劫之苦。



📜 三章精要整理

📌 第三章段一:回光之名與身外有身


* 「回光」始於文始真人(關尹子)。

* 初修如有似無,百日專功之後,神火現,光聚如胎成。

* 光回即火候,養胎須靜待。


 📌 段二:放光引氣之秘訣


* 放光即引動氣機之法。

* 聚焦乾宮(眉心),氣下貫脊椎,後上百會,通達九霄。

* 光之放與收,為上達之路,秘中之秘。


📌 段三~四:昏沉與散亂的辨析與處理


項目

昏沉(沉)

散亂(浮)

症狀

精神渙散、昏昧、欲睡,無覺知

念頭跳動、心神不定、浮躁思緒多

本質

神退、魄盛(陰氣主體)

神馳、魂動(心不歸根)

感覺

麻木不仁、無感覺

雜亂不安、有念起伏

嚴重程度

難治,陷入者不自覺,屬「無明」

易治,只要覺知,能立斷雜念

象徵

陰質上升、身重如山、神入地府

念飛四方、意奔他處、神不守舍



🧘 修行核心:回光調息


✨ 回光返照


* 即從外轉內,觀照本性之光。

光有二:


 目光(日月交光):象徵陽、性功、外觀引神。

 耳光(日月交精):象徵陰、命功、內聽養精。


回光返照

「回光」即返照內心,從外觀轉為內觀,觀照自身靈性與本源。

調息

呼吸調順、細、長、綿,無聲無息,進入深靜。為身心合一之基。

目光(日月交光)

指視覺引導的觀法,如「看鼻尖」「觀中黃」「天目聚光」等,是以目觀內景、外光。

耳光(日月交精)

指靜聽內音(如內部氣聲、脈動、腦鳴等),象徵陰陽氣機交融的覺知,屬「內聽」法門。


> 「目光觀神,耳光聽氣,性命雙修之道也。」


 🪷 修行實操步驟


1. 正身端坐


* 垂肩正脊,百會微提,下顎內收。

* 垂簾望鼻尖,不閉不開,聚光不躁。


2. 調息歸元


* 吸氣沉丹田,呼氣不散亂。

* 細、長、綿、匀,逐漸入「真息」。


3. 聚目光觀天目


* 微聚眉心,或守泥丸宮(腦中)。

* 無須觀像,意守空虛中之靈光。


 4. 啟耳光內聽


* 放鬆聆聽身內聲音,如氣息、脈動、腦鳴。

* 無聽而聽,進入無聲之聽。



 5. 止觀合一


* 念起即照、照即化。

* 不動不隨,久之自然明覺現前。


---


## ☯ 回光修行總結


☯ 回光修行總結

要訣

修行方法

回光返照

從目觀轉為內觀,自照自明

調息歸根

以呼吸牽引心氣歸元

目光(日月交光)

觀鼻端、眉心,守神聚氣

耳光(日月交精)

靜聽內響,氣機交融

昏沉對治

提光提神、通頂提氣

散亂對治

守息照念、即念即空


---


 🌈 修行格言口訣


> 「散亂不怕起,照見即清明;昏沉難自覺,提神靠調息。」

> 「日日靜功不間斷,一光一息即真經。」

> 「回光則萬法止,調息則性命合,止觀不二,道在其中。」


---

下一章說明如何對治昏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還原太虛經》

  《還原太虛經》   《還原太虛經》源自東華帝君的點化,經本人意譯,以及翻譯成現代語言,為內丹之要訣,備日後新地球用。 《築基篇》 聚精薈神 意守日月 還陰復陽 百日築基 《回光篇》 意守田中 復歸回光 貫通中脈 集炁會陰 無為調息 《太陰道》 採月精華 太陰為氣 太神為精 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