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0日 星期六

《還原太虛經》

 《還原太虛經》

 

《還原太虛經》源自東華帝君的點化,經本人意譯,以及翻譯成現代語言,為內丹之要訣,備日後新地球用。


《築基篇》

聚精薈神

意守日月

還陰復陽

百日築基


《回光篇》

意守田中

復歸回光

貫通中脈

集炁會陰

無為調息


《太陰道》

採月精華

太陰為氣

太神為精

太虛為神


《重陽道》

玄觀日照

太陽還虛

太虛煉氣

煉爐為丹


《煉丹道》

聚精薈神

百會泉湧

煉丹為氣

還虛致督


《守丹道》

守精回氣

守氣回庭

守丹回中

守意回心


《致虛道》

心歸寂靜

萬物歸真

萬法歸宗

太神還虛


以下為本人及CHATGPT的整理


🕯《還原太虛經》現代義解整理稿


(內丹修煉七篇 · 對應階梯修法)



📖 一、《築基篇》


聚精薈神.意守日月.還陰復陽.百日築基


現代解釋:

聚精薈神:攝護腎精,培養內神,使神有所依附。

意守日月:觀照內在陰陽,日月象徵呼吸與神光,調合兩儀之氣。

還陰復陽:將陰中精氣(太陰之華)煉為純陽之炁,陰消陽長。

百日築基:堅守靜功,至少百日,氣脈丹田始得穩固。


📌 義解:如築屋立地,修道先修根基。精聚則神固,陰陽調和則氣脈通暢,百日後功可入深層。



📖 二、《回光篇》


意守田中.復歸回光.貫通中脈.集炁會陰.無為調息


現代解釋:

意守田中:心念不外馳,專注於下丹田。

復歸回光:神光不向外耗,反觀自身,內照本心。

貫通中脈:氣貫百會至會陰,通上中下三丹田。

集炁會陰:氣沉根本之地,築立先天命門。

無為調息:非強行控制呼吸,而是順其自然,氣自調和。


📌 義解:此篇重在收攝、貫通、穩守。氣貫中軸,光回自性,神氣自然交會於命根。



📖 三、《太陰道》


採月精華.太陰為氣.太神為精.太虛為神


現代解釋:

夜間修煉法門,以太陰(月光)為主要能量來源。

採月精華:借月光之清寒,收納陰柔靜氣。

太陰為氣:陰氣可養生,為陰性生命力。

太神為精:太陰所化之靈神凝聚為精。

太虛為神:最終神識化為虛無,歸於大道。


📌 義解:夜修以養陰、藏神為主。從太陰吸精 → 蓄氣 → 養神 → 神歸太虛,步步返本。



📖 四、《重陽道》


玄觀日照.太陽還虛.太虛煉氣.煉爐為丹


現代解釋:

玄觀日照:以玄關(內視竅)迎接太陽光華,轉化為內明之光。

太陽還虛:將陽氣攝入內虛,不執外光,轉化為內在空靈光明。

太虛煉氣:在寂靜虛空中運轉呼吸,煉化太陽之氣為生命之氣。

煉爐為丹:內丹田為煉爐,將清氣聚於其中,凝煉為丹。


📌 義解:日修以動中養靜、陽中化虛為法。將外陽煉成內光,精氣凝聚,逐漸生成內丹。



📖 五、《煉丹道》


聚精薈神.百會泉湧.煉丹為氣.還虛致督


現代解釋:

聚精薈神:精不外洩,神不外馳,凝聚為一。

百會泉湧:氣機通達頭頂百會,神清氣爽,如泉湧。

煉丹為氣:內丹初成,持續煉化可生生不息之元氣。

還虛致督:內丹成熟後可通督脈,並歸入虛靜無形。


📌 義解:此階段為煉成內丹,並進入神氣返虛階段,氣通督脈、升入百會、返本歸真。



📖 六、《守丹道》


守精回氣.守氣回庭.守丹回中.守意回心


現代解釋:

守精回氣:保精不洩,精氣內轉。

守氣回庭:氣不亂散,沉入丹田。

守丹回中:守住內丹,使其安居中宮。

守意回心:意不外馳,神回本心,內外清明。


📌 義解:此篇為內守心法。丹已成,守之不失,是「煉丹之後,守一歸虛」的重要關鍵。



📖 七、《致虛道》


心歸寂靜.萬物歸真.萬法歸宗.太神還虛


現代解釋:

心歸寂靜:內心不動,如止水不波。

萬物歸真:一切外境皆虛幻,唯真如常在。

萬法歸宗:法無定法,皆歸本體(道)。

太神還虛:神識超脫形相,融入虛空大道,達於無我之境。


📌 義解:至此為修煉終點,即「煉神還虛」之真義。萬有歸無,道體合一。



🔚 結語:內丹七階圖譜(總結)

篇名

修煉核心

比喻

對應煉法

築基篇

聚精調陰陽

建築地基

精煉氣

回光篇

守意通中脈

收光入爐

氣養神

太陰道

夜修納陰氣

月華煉精

陰煉法

重陽道

日觀煉陽氣

日照煉丹

陽煉法

煉丹道

丹成泉湧

爐火煉氣

神凝精

守丹道

回中歸心

守珠不失

守一法

致虛道

虛極靜篤

虛空無象

還虛合道


2025年9月9日 星期二

太乙金華宗旨修行要義(四):百日築基

 第九章〈百曰築基〉是《太乙金華宗旨》中極為重要的一章,講述「百日築基」之核心內涵,也就是內丹修煉中最初階段的「奠基工程」。全章以《心印經》的引文開篇,揭示回光返照、神氣凝聚的初步成果與條件。每人根器雖然不同,但只要持之以恆,也會有得著。

以下為詳細分析:


📜 原文逐段翻譯與分析


🔹第1段:

《心印經》雲:「回風混合,百日功靈。」

總之立基百日,方有真光。

如子輩尚是目光,非神火也,非性光也,非慧智炬燭也。

回之百日,則精氣自足,真陽自生,水中自有真火。

以此持行,自然交媾,自然結胎,吾方在不識不知之天,而嬰兒已成矣。

若略作意見,便是外道。


🧭 現代翻譯與解釋:

  • 《心印經》說:「回風混合,百日功靈」:指的是透過「回光返照」,達到「風火交融」(內丹中的風=意念,火=陽氣),在百日之內功效就能顯現。

  • 修道初期,至少需百日穩固基礎,才能孕育出真正的內在光明(真光)。

  • 你們現在看到的光,還只是眼光(目光),不是「神火」、不是「性光」,更不是「慧智之光」(覺照之燈)。

  • 若能專修百日,精氣自然充盈,真陽自發,坎中之水內自藏火(坎中一陽)——這就是內丹術的「水中真火」。

  • 如果持之以恆,自然會出現「交媾結胎」的現象,丹胎已成,但你自己尚未明覺,神胎已在「不識不知之境」中悄然生成。

  • 若此時「起心動念」、「用自我之意識干預」,那就會偏差成為「外道法」。

總結

➤「百曰」非光數日,而是象徵「築基穩固的階段」。此階段目的不在求得奇異感應,而是讓真氣自行運行,陰陽自行交合,神氣自成內胎


🔹第2段:

百日立基,非百日也。

一日立基,非一日也。

一息立基,非呼吸之謂也。

息者,自心也,自心為息。

元神也,元氣也,元精也。

升降離合,悉從心起。

有無虛實,鹹在念中。

一息一生持,何止百日?然百日亦一息也。


🧭 現代翻譯與解釋:

  • 「百日築基」這一說法,不是字面上的一百天,也不是一天兩天可以定義的。

  • 「一息」也不是呼吸,而是指「念頭」、「本心」。

  • 息=神=氣=精,三者同源,皆根於「心念」。

  • 所有修煉中氣的升降、精神的動靜、陰陽的合離,都是由念頭所主。

  • 心若一動萬機隨之,動即散失;若能定念,即是回到「一息」。

  • 所以「一息入定」,勝過百日修煉;但同時「百日築基」也只是為了修成「這一息的定力」。

總結

➤「一息通天」不是神話,而是道家內觀之實修要旨。若能在「當下一念」中達致無念、無我,則可成就丹基。


🔹第3段:

百日只在得力,晝夜得力,夜中受用;夜中得力,晝夜受用。


🧭 現代翻譯與解釋:

  • 「百日」的重點在於「得力」。

  • 白天若得力(定、靜、神合),夜晚亦能靜中有光;

  • 夜晚若得力,白天亦不為境所動。

  • 這是內煉轉化的關鍵:「晝用夜養、夜用晝養」。

修煉提示

➤修煉不在時辰之表,而在是否「得力於一念中」,是否日日無間地持守「返照之功」。


🔹第4段:

百日立基,玉旨耳。

上真言語,無不與人身應。

真師言語,無不與學人應。

此是玄中玄,不可解者也。

見性乃知,所以學人必求真師授記,任性發出,一一皆驗。


🧭 現代翻譯與解釋:

  • 「百日築基」這個說法,是天上「玉旨」——象徵上天所傳的法令,並非人造標準。

  • 高真所說的話,皆能與修煉者「身體感應」而應現。

  • 真正的老師所講述的話,能與學人內心之變化相契合。

  • 這就是「玄中之玄」,不可用語言邏輯推測,只能親身體驗。

  • 若能見性開悟,自然理解此語言之旨。所以初學之人要尋找「真師」,讓其印證你的功夫。

  • 如果一切隨心所欲地發動,那就是邪念。要讓一切皆「自然出現而非強求」,才能真實驗證。

對應佛教概念

如《楞嚴經》中「隨所熏習,成就種性」,是同樣強調身心印證法語,不可憑妄想執取。


📌 章節總結:什麼是「百曰築基」

面向

解釋

定義

指內丹修煉初期,以百日為期,培養定力、凝聚精氣神的過程。

目標

形成「真光」、「真氣」、「神火」——為日後丹胎、還虛打下基礎。

方法

回光返照,不動妄念,得力於「一息無念」、「內視自照」。

誤區

若起自我意識干擾(用力、求感應、見光圖像),即墮外道之途。

境界

修到「不知不覺中」,神胎已成,即「不識不知之天,嬰兒已成」之境。

《還原太虛經》

  《還原太虛經》   《還原太虛經》源自東華帝君的點化,經本人意譯,以及翻譯成現代語言,為內丹之要訣,備日後新地球用。 《築基篇》 聚精薈神 意守日月 還陰復陽 百日築基 《回光篇》 意守田中 復歸回光 貫通中脈 集炁會陰 無為調息 《太陰道》 採月精華 太陰為氣 太神為精 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