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6日 星期四

道與萬有理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蟲洞及量子糾纏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愛因斯坦的科學宇宙觀

光電效應﹣光的波粒二象性(Photoelectric effect ﹣Wave-particle duality of light)

1887年,德國物理學家海因里希·赫茲發現了光電效應,而1905年,愛因斯坦在其論文《關於光的產生和轉變的一個啟發性觀點》裏,重新詮釋了光電效應。根據光電效應的解釋,引申出波粒二象性:光同時是粒子,也是波。

+圖


質能等價(Mass–energy equivalence)

1905年,愛因斯坦在狹義相對論中提出了質能等價的公式:

E = mc²

 E:Energy 能量

 m:mass 質量

 c: c is the speed of light in a vacuum 真空光速

基於愛因斯坦的質能等價公式,可以歸納出三個重點:

  1. 當物體愈接近光速,時間相對愈慢,直到靜止;

  2. 當物體愈接近光速,距離也收縮為零;

  3. 當物體愈接近光速,質量也會變成無限大。

這三個重點是質能等價公式的第一個層次。


第二個層次,質能等價說明了質量和能量的互動關係:能量可以轉換為質量,而質量可以轉化為能量。2021年7月,美國紐約布魯克黑文國家實驗室(BNL)在在《物理評論快報》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發表一篇名為Measurement of e + e − Momentum and Angular Distributions from Linearly Polarized Photon Collisions的研究,科學家們成功利用愛因斯坦的質能等價的公式「E=mc²」,從光中創造物質。原理是將將2個帶正電的金離子在真空中加速至光速的99.995%,此時金離子周圍會出現一堆光子,像雲一樣隨著金離子移動,當離子彼此通過而不發生碰撞時,周圍的光子互相作用下,會產生電子 (e-) 和正電子(e+)。 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光在在碰撞中產生了正物質及反物質,其實就是道家一生二,二生三的的過程。

至於將能量轉換成物質的過程,就是透過提高粒子的振動頻率,正反物質共同煙滅,就會創造輻射能量。根據臺大物理系教授蔣正偉在科學月刊中刊登一篇名為:“能量有辦法轉換成質量嗎?用「光」碰撞產生物質!”的文章:“基本粒子的微觀世界裡,確實有一類反應可以完全將質量轉換成能量,那就是正反物質共同煙滅成輻射,特別是電磁輻射產生的光子。由電磁輻射所產生的光子可用於加熱環境系統,而這些光子可對應到一般我們熟悉的能量。“ 


第三個層次:質能轉化的過程,實際上是時空的扭曲,打開了多維度之門。


佛教、道教與量子力學

早在1998年,佛乘宗世界弘法總會導師會長李善單及佛乘宗美國舊金山分會常住講師,史丹佛大學機械博士周振國已經用佛教講述量子力學,我認為,他們的成就是跨越時代的。在佛學科學化之宇宙理論(7)時 間 有 重 量 (上)一文中,兩位有以下的論點:


“1. 時間(或時空)與物質∕能量之間具有雙重性(Dualism)-時間有重量。

2. 時間本身的重力能量可延伸出有關的內反作用力。

3. 從事時空旅行時,我們可直接利用內反作用力與其它能量力場相互作用,來做時空的跳躍∕穿梭,而不必攜帶一般所謂的有相物質作為燃料推動,所以未來的時空旅行方有可行性。

4. 靈元子的能量特性,以及所延伸的時間有重量理論,未來可直接取代量子力學的理論(例如取代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以及證實浦朗克常數h在不同的時空區必有不同值)。

5. 物質不滅、動量不滅及能量不滅,源自精神不滅(來自佛性)。所以宇宙大守恆(不滅)定律-佛性,靈元子E = 0.∞ 的歸0(零)性質必當考慮所有宇宙象限,多重宇宙的各種可能時間/物質(能量)狀況。

6. 因為各種宇宙時空區介面有極大(無量)的能量阻隔,所以光速C及浦朗克常數h在各個時空區自有其不同值,只有佛性/靈元子 E = 0.∞ 的∞融合性質可以超越及融合不同的時空狀況。而且更重要的是,宇宙能量守恆定律(不滅定律)才因此能被正確的了解及運用。”



我認為,宇宙的第一元素,心物合一的以太粒子,就是靈魂、佛性的具體表現。

而E = 0.∞ 的∞融合性質可以超越及融合不同的時空狀況,其實就是在第一張講述易經八卦幾何圖中的中心,即道心、太極點正方形的中心點,也是圓心,是4對卦(乾坤、離坎、兑艮、震巽八卦的交點)。


光波二象性的陰陽概念


若然每一個人都是光子,當我們遠離群眾時,就會成為一枚粒子,為「分」,當我們再次融合時,成為「波」,久分必合,就合必分,分與合,就是陰陽的概念,陰極而陽,陽極而陰,為物極必反的定律。

量子力學其實挑戰的是,傳統以物質為本的唯物主義觀,實際上,量子力學是人類進入第四維度的其中一個思維轉化的考驗。量子力學的重點是心物合一,意識決定物質結果。




EPR悖論:量子糾纏


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及羅森曾經發表一篇EPR悖論(Einstein–Podolsky–Rosen paradox):Can Quantum-Mechnical Description of Physical Reality be Considered Complete,論文中假設有一個不穩定的大粒子衰變成為A B的兩個小粒子(正如道家一生二),A及B的自旋方向會是相反的,A如果左旋,B則右旋,來保證兩枚粒子的總自旋為0。A及B是源自同一個母體,所以兩者是互相糾纏。


假如將A放在地球,B放在月球,按照Bohr波爾的量子力學解釋,每個粒子的自旋方向在觀測前是不確定的,一半的概率向上,一半的概率向下。但如果地球上的粒子A被觀察為左旋,月球的B則會立刻以“超光速”的速度右旋,是同時發生的。一旦地球上粒子A的自旋方向確定下來,粒子B就會以超光速的方式,同時向另一個方向自旋,這個現象在量子力學被成為量子糾纏。


黑洞=微型量子糾纏?

根據科學月刊,2013年,胡安.馬爾達西那(Juan Maldacena)和理論物理學家李安納度.色斯金(Leonard Susskind)發現,量子糾纏和蟲洞在數學模型上非常相似。他們提出:

量子糾纏也許就是微型蟲洞

除了大小懸殊外,沒有本質區別,這個猜想被稱為ER=EPR。


剛才說到的EPR悖論的量子糾纏與蟲洞有兩個特點:

1:雖然有暫態連接,但無法用來傳送資訊;

2:不能透過定域操作和經典通訊創造。

蟲洞黑洞A黑洞B粒子A粒子B量子糾纏

2010年,馬克.范.拉姆桑克(Mark van Raamsdonk)建立了一個3維的宇宙模型,其內部的粒子同時有量子糾纏及萬有引力的特質。他在數學上證明,一旦除去模型中的量子糾纏,時間及空間就會變成混沌。拉姆桑克意識到,正是無處不在的量子糾纏,像建築物的鋼筋結構一樣,把本應支離破碎的時空編織成整體。


按:其實,只要我們用道的概念就不難理解。




假設量子糾纏是我們世界的最小單位,假設大粒子就是陰陽未分,一片混沌的圓(道),道生的一,然後一生二就是A粒子及B粒子,因為A粒子及B粒子源自同一個母體,好像雙胞胎能超距感知一樣,當A粒子被觀察左旋,B粒子就同時以超光速感知右旋。


科學家們不能解釋的是,為何A粒子能與B粒子進行超光速的量子糾纏。若然以Wolfram的256形態及理解了道的陰陽觀,我們就會明白萬物離不開陰陽而存在。


若然A粒子是陽,B粒子就是陰,量子糾纏告訴了我們一個重點:陰陽,即左旋及右旋,是在被人類觀測後才同時發生的。即是,人類的念定義了粒子的運動,正如雙縫實驗一樣。


下一章,將會以3D太極圖分析蟲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弟子在修行中就持一句佛號,一本《阿彌陀經》,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到《金剛經》中有一句,世尊而說偈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因弟子學識淺薄,當時我愣住了,我想我們一心念佛就是為了見佛,那念佛不是以...